85.第85章


第85章

    此言甫一落地,人群中瞬时激起了一片不满的情绪涟漪,犹如投入湖心的一颗石子,扩散开来。“什么!我们在此已经耗尽整整一日光阴,如今就要这般草率地打发我们离去,这岂不是过于冷漠无情?”人们的声音中交织着疲惫、不甘与困惑,回荡在夜色笼罩下的寺院四周。

    正是!一声愤慨的附和如烈火烹油般在人群中炸裂开来,犹如一颗掷入古井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是一位身着布衣、面露不平之色的中年人,他的眼中闪烁着对四大皆空的出家人违背信诺之举的深深不满。他那质朴而坚毅的脸庞,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凝重。

    紧接着,一阵粗犷且略带疲倦与焦躁的声音宛如闷雷滚动,穿透了庙宇的寂静。“奶奶个熊!”这声音嘶哑却有力,仿佛是从心底最深处发出的呐喊,“能不能麻利点处理这些个事?老子排了整整一天的队,从晨曦微明到日头西沉,这份煎熬真真是要磨破人心啊!若再这么拖沓下去,我可告诉你,就算日后打死老子,老子也不会踏进你们这破败又冷清的庙宇烧香拜佛!满眼都是些口蜜腹剑的小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实为世间丑态!”

    又有人以近乎咆哮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愤怒与无奈,声浪此起彼伏,如同波涛拍岸,势不可挡。“秃驴们,能不能快马加鞭地干活儿!我们这一帮子人,从黎明到黄昏,耗尽了一整天的光阴在这排队等待,现在,必须要给个说法,否则,我们誓不罢休!”

    这番场景,恍若世俗烟火气与禅宗寂寥之境的一场尖锐对决,两者激烈碰撞,令人不禁扼腕长叹:世事瞬息万变,人心难以揣摩,即便是那些看似虔诚无垢的佛学信徒,一旦遭遇生活琐碎的打磨,也会褪去表面的宁静祥和。他们的心中忍耐与修养,就如同沙漏中的砂粒,在漫长无望的排队等待中被时间悄无声息地吞噬殆尽,留下的唯有疲惫与焦躁的烙印。

    而在众人喧嚣声中,仍在那昏黄烛光下进行着疯狂开光仪式的高僧们,心头仿若被人群中的不满与怨言化作尖刀,一刀一刀割裂开来,痛楚难当。他们每日承受着高强度的诵经功课,以及沉重的体力劳作,身体早已摇摆不定,好似风雨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更为严酷的是,为了坚守那份至高的信仰,他们自清晨至此刻,竟未沾染丝毫饮食,干渴得嘴唇皲裂如龟裂的土地,手部皮肤也在反复摩挲念珠的过程中磨损得面目全非,触目惊心。

    “骗子!你们这些披着袈裟的骗子!”人群中的责难之声此起彼伏,愤怒的情绪如同狂风暴雨下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我们守候多时,未曾见得丝毫光明,未得到应许的赏赐,凭何补偿我们的辛勤付出和虔诚之心?”又有人紧随其后,悲愤交加地质问,“是啊,你们该如何补偿我们?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就打发我们离去!”

    “公告上黑纸白字、清清楚楚写下的承诺——凡踏入白马庙门扉,虔诚敬香的每一位香客,都将获赠三文钱作为佛祖的回礼。”信徒的声音宛如石破天惊,在人群中激荡起一圈圈涟漪,其质疑之意如同锋利的刀锋,直刺向悟觉方丈的心头,“贵庙乃千年古刹,德高望重,岂能有背信弃义之举?”

    就在这一刻,那个身形魁梧、面容沉静的高僧,他的身影在夕阳斜照下的寺庙庭院里显得格外庄重。他手中紧握着一把沾满泥土的锄头,那锄头宛如一块被岁月磨砺过的磐石,沉甸甸地承载着生活的重量。这位高僧的动作极其细腻而富有节奏感,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他缓缓将锄头轻轻置于地面,动作中流露出无尽的淡然与超脱。

    悟觉方丈身披暗金色袈裟,其下拳头紧握如铁,骨节分明的手指深深陷入掌心肉中,仿佛要将那一丝一缕的忧虑和痛苦,都凝结进皮肉相接之处。他的指甲刺破了细腻的皮肤,血液悄然渗出,染红了布满岁月痕迹的手心,然而他浑然未觉,全身心沉浸在对庙宇困境的苦思冥想之中。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一种近乎逼迫的气氛犹如无形的巨掌,紧紧扼住了每位高僧的心脉。他们的手掌,在无数次拂过那些粗糙物件的同时,也承受着皮肉翻卷、裂骨红肿之苦,每一次手指的屈伸、每一次掌心的摩挲,都仿佛是一场无声而残酷的自我牺牲,每一处细微的动作都是对忍耐极限的挑战和超越。

    此言一出,人群中立即响应起一片共鸣之声,众人纷纷附和,情绪激昂。而在这一片嘈杂中,一位男子面色不改,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然且略带狡黠的笑意,他从容站出,以一种颇具玩味而不失洒脱的口吻回应道:“若是诸位真对这突如其来的惠赠动了心思,何不尝试一番乔装打扮,再次混迹于纷至沓来的人潮之中?须知在那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热闹场合里,又有谁能一眼洞穿你的真实身份呢?”

    正当此时,悟觉方丈的一席话语犹如秋日黄昏的微风拂过林间落叶,轻柔又有力,瞬间让整个寺院陷入一片寂静。正在忙碌的高僧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他们仰望那片浩渺苍穹,深深叹息一声。这一声长叹,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后的释然,亦或是寻找到片刻解脱后的心灵慰藉,更是在苦难与信仰交织的人生路上,对于一切随缘、各自安好的深刻领悟与无奈接纳。

    在那古刹深邃的光影里,身后几位修为登峰造极的老僧,脸色苍白得比照壁上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还要多几分冷峻的凄清,身躯摇晃颤栗不已,仿佛刚从一场千年不遇的疾风骤雨中跋涉而出。他们的眼睑低垂如暮霭沉沉,掩盖不住一双双饱经岁月磨砺、布满沧桑痕迹的眼睛,其中流淌的情感复杂而深邃,既有无法用言语描绘的悲苦,又充满着对未知困厄的深深困惑。

    即使此刻庙宇内外弥漫着骑虎难下的紧张气息,今日仍然有众多虔诚至极的信徒不顾身心疲倦,他们披星戴月,彻夜排队等候,只为求得一物之开光,以期消灾解厄,庇护家人平安。倘若此愿不得偿,那么不仅这座白马庙可能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这些信徒自身也可能深陷横祸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话音刚落,一滴饱含无尽失落和哀愁的泪水,宛如秋夜的露珠,在月光下悄然滑落自他的眼角,沿着那张被岁月雕琢得沟壑纵横的脸颊滚烫而下,那是对人间冷暖最深刻的控诉。他无助地扫视四周,视线投向那些同样深陷生活困境却仍麻木坚守信仰的高僧们。他们身披破旧袈裟,双手虽已血迹斑斑,疼痛难忍,却依然紧握着杂物,执着于日常的修行劳作,口中不绝于耳的是佛经的诵念,试图以此抵挡生活的无情铁锤,用信仰筑起一道抵挡现实残酷的无形屏障。

    众人内心哀叹,修行一世,历尽红尘坎坷,却在这般年纪遭遇了足以颠覆心中信仰的劫难,不禁纷纷仰望苍穹,发出震彻人心的长啸:“天道何其不公?公正之理今安在哉?”这声声质问,犹如洪钟大吕,在庙宇间回荡,撞击着每一寸古老的砖石和每一片飘零的落叶。

    在这群僧侣之中,悟无法师的状态尤为令人触目惊心。他那原本瘦骨嶙峋却透出坚毅的手掌,此刻肿胀扭曲,形同刚从炽热炉火中取出的熟猪蹄,微微战栗着,似乎每一处皮肤纹理都在无声地倾诉着痛楚与恐惧交织的交响乐章。他口中嗫嚅自语,像是在反复推敲某个晦涩难解的谜团,怀疑这一切异象背后可能隐藏着近日林小风所为的秘密勾当,暗地里翻云覆雨,触动了天地间的某种禁忌。他的目光时而迷茫,时而坚定,显露出一位修行者在面临信仰危机时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然而,即便如此艰辛付出,他们并未能赢得众人的理解和感激,反而成为了人们口中宣泄不满的对象。这便是生活的无情与苦涩,也是修行者所必须承受的试炼,尽管心中悲苦,但他们仍坚韧地保持着沉默,继续着他们的修行之路,犹如逆风而行的孤舟,在汹涌的人海中砥砺前行。

    ··································································································

    次日,晨曦犹在天际羞涩地撕开夜色的边角,街头那陈旧而又常新的布告栏仿佛刚从沉睡中苏醒,焕然一新如一幅初展的画卷,其上字迹清晰,墨香未干。演说者立于布告栏前的空地上,面容熠熠生辉,精神焕发犹如烈火烹油,炽热而生动。他的身影映照着晨光,宛如矗立于人间烟火中的信仰灯塔。

    待到次日清晨,晨曦微破天际,那一扇承载了岁月斑驳痕迹的古铜大门在沉睡了一整夜后再次发出悠长而沉闷的吱呀声,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此时,悟觉方丈正挺立门前,他的身影被初升阳光勾勒出一道庄重的轮廓,目睹此景,他的心中陡然掠过一阵寒意,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对未知变故的惊骇预感,仿佛昭示着某种不祥之事即将悄然而至。

    他双手高举,目光炯炯,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向四方聚拢而来的乡亲父老及众多看客宣告道:“列位邻里同袍!诸位瞩目于此的善男信女们!昨日白马庙之盛会,盛况空前,万人空巷,那串串佛珠犹如山涧流水般瞬息间被虔诚的信徒们争先恐后地请购殆尽矣!”

    即便如此,这群僧侣们依然固守着佛门那股忍辱负重的精魄,他们犹如磐石般镇定,将心中翻涌如海浪般的波澜强自压下,稳稳地端坐在那历经沧桑却依旧神圣无比的蒲团之上。每一寸肌肤都透出坚定与执着,每一道目光都凝聚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信徒们满怀热忱与期待,逐一将寄托了无数希冀的物品递至僧人们手中,进行一场庄重而神秘、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开光仪式。

    此言一出,人群如同湖面投入巨石,顿时波澜四起,窃窃私语之声瞬间汇成一片议论的海洋。众人脸上或惊讶、或欣喜、或疑惑的表情各异,却无不流露出对这一意外之举深深的关注与期待。那演说者的身影,在朝阳的照射下越发显得庄重且神圣,仿佛化身为白马庙信念的化身,将一场普度众生的盛典徐徐拉开帷幕。

    面对信徒们投射过来的那复杂而又热切的眼神,犹如一片交织着质疑与期待的迷雾,高僧们只能如忍受命运重压的磐石一般,咬紧牙关,将那钻心刺骨的疼痛深深压抑在喉头之下。他们挺直了脊梁,任由汗水沁透袈裟,逐一为那些堆积起来宛如山峦般高低错落的杂货进行一场繁复至极且庄严肃穆的开光仪式。

    “嘁——”随着悟觉方丈决断的话语落下,人群里传来一片失望交织的嘘声,像是山涧溪流中的碎石碰击声,清冷而空洞。众人面面相觑,眼中写满了不甘与失落,却又无法违逆天意人情,只得各自默然承受这份无奈。他们终究还是拖着沉重的步伐,悻悻离去,身影逐一消失在暮色笼罩下的巷陌之间,渐行渐远,直至融入无边的夜色,成为一道道模糊而又寂寥的剪影。

    人群在方丈的话语下瞬间活跃起来,仿佛一阵波涛翻滚的笑声瞬间炸裂开去,在大殿的四壁间来回碰撞,一圈圈扩散,其声势如同湖面投入石子后的涟漪。其中一位信徒,脸上挂着戏谑的笑容,用轻松调侃的口吻回应道:“难不成是贵寺的佛珠供不应求,需要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日常用品来替它们接引灵光,赋予神圣之力不成?我们可是按照公告上的每一字一句,精心准备,不敢有丝毫怠慢,断不会让各位高僧为此失望。哦,对了,那公告上提及的三文钱赏赐,又该在哪里领取呢?”

    悟觉方丈目睹眼前的这幕光景,内心犹如翻江倒海般五味杂陈。他所在的本坊僧侣虽然并未受到世俗的热烈追捧,那些排队等候他开光的人群稀疏得几乎可以数得清人数,但在这场荒诞而世俗化的“杂货开光”闹剧中,他却毅然决然地投身其中,毫无退缩之意。尽管周遭的景象冷酷得足以让人心生寒意,那双同样布满血泡、皲裂的手掌,却仍在坚韧不拔地践行着一个僧人的职责与使命,即使他心中明镜似的清楚,自己和身边同僚们默默付出的辛劳、忍受的苦楚,在外界看来,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同与尊重。

    在这凝重而又微妙的一刻,只见悟无法师硬生生挺直脊背,面色沉静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苦笑,他缓缓伸出手去,接过了泼皮手中那个三代相传、看似寻常实则承载家族血脉与历史记忆的尿壶。他的脸庞在烛火摇曳下显得尤为生动,挤出的笑容里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坚毅与淡然。他小心翼翼地捧起这个“宝物”,每一个动作都宛如在编织一段无声的经文,以无比虔诚和专注的态度,开始诵读那些古老而深邃的经咒,试图借助佛法无边的力量,为其注入灵性,完成这非同寻常的开光仪式。

    面对那泼皮紧锣密鼓般的催促,悟无法师的内心犹如炽热的熔炉,怒火在其中熊熊燃烧,仿佛随时都能将胸膛烧穿。然而,他面上却是一派波澜不惊的景象,那份从容不迫的笑容如同秋水共长天一色,温润而深沉,回应着泼皮的焦急:“施主切勿心急如焚,贫僧定会倾尽毕生修为,为这宝物灌注最为纯净无垢的佛光。”尽管如此,泼皮并未因此满足,他的追问如狼似虎般接踵而至:“大师,为何您的双手肿胀得如此骇人?”

    此刻,悟觉方丈的内心世界犹如狂风巨浪中的孤舟,翻腾着无尽的思绪,如同江河汇聚成海,浩渺而深邃。他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眸低垂,隐藏在浓密眼睫下的瞳孔中,波光流转,却难掩内里的焦虑与挣扎。他在心头反复掂量,心中默算:每人仅三文香火钱,如今庙宇香客络绎不绝,然而昨日所收的那些铜板能否在这场突如其来、如山倒海般的变故面前支撑得住?这疑问宛如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沉甸甸且无法释怀。

    在这简陋而封闭的室内,一群信徒们冷酷无情地围观着高僧们的血泪付出。他们非但没有因此动容,反而如同烈火遇油,心中的狂热愈发炽烈,视那流淌的鲜血为神圣的净化之泉,坚信这一滴滴染红法器的血液正是开启神秘力量鼎盛时代的钥匙。在这些信徒的眼眸深处,只有对超凡神力无尽的贪求与渴望,而对于高僧们肉体上实实在在的痛楚,则表现得冷漠至极,似乎他们的痛苦与己无关,甚至微不足道。

    他的脸色愈发显得饱经风霜,每一道皱纹都镌刻着岁月无情的磨砺和现世不公的重压,那张写满了无奈与愤慨的脸庞,在昏暗的灯光下更显得苍老而坚韧。他再次开口,语调低沉而又充满力量,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无垠的苍凉,就像山涧边一株历经沧桑的古树,在寒风中顽强地摇曳,发出阵阵哀怨而又坚决的低吟:“我告诉你,本寺清贫得几乎只剩四壁,何来那所谓的巨额钱财供人挥霍浪费?这是天地良心的话,望诸位明鉴。”

    面对这一团乱麻般的复杂局势,悟觉方丈并未轻举妄动,而是如一位深谙棋道的老者,将心头翻涌的波澜暂时压下,暗自凝神思虑着如何于明日妥善应对络绎不绝的香客,并寻觅最佳时机与官府展开一场关乎庙宇尊严的正面较量,为白马庙挣得一个公正的说法。

    这古旧的寺院,每日迎送着如潮水般涌来的虔诚香客,熙熙攘攘间却又口口声声称呼自己囊中羞涩,如同破衲蔽体的僧人面对满桌珍馐却只能清水煮菜。他,这位愤慨的指责者,此刻正痛心疾首地瞪视着这一切,那双眼睛犹如黑夜中的火炬,燃烧着绝望的火花,仿佛要穿透世间的伪善与欺诈。“你们这群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的骗子!骗子!骗子!”他厉声怒斥,每一个字眼都像一把利剑,直刺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

    人群中,一位壮硕如熊的汉子立时愤慨至极,双眼瞪圆如铜铃,面孔涨得通红,宛如被点燃的火炭,破口大骂:“伱这秃驴,竟敢说出这般话来?老子在此苦熬两日两夜,双脚都站成了铁铸,你却戏弄我们这些诚心向佛之人?”这一声怒吼如同炸雷,撕裂了刚刚凝结的寂静,怨言与不满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个场面。

    夜幕渐垂,星辰悄然自天边升起,宛如点亮了这无尽苦难的一盏盏引路灯。此刻的高僧们早已被疲惫折磨得几近崩溃,他们那双饱经沧桑的手已然血迹斑斑,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凄美画卷,每一道流淌的血痕都详实地描绘出这一天难以言表的艰辛历程,记录着信仰与痛苦之间微妙又矛盾的交响乐章。

    身披袈裟的悟觉方丈目睹此景,喉头滚动着一声无声的叹息,那叹息似有千斤之重,却又被他压抑在心底,最终以一种低沉且略带困惑的声音哑然而发,话语在空旷寂寥的大殿中回荡,犹如撞钟般悠长:“诸位施主,今日怎会携带着如此繁多的生活杂物,踏入我白马庙的清净之地?”

    泼皮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着这一幕,他倚墙而立,嘴角勾勒出一抹狡黠又玩味的笑容,似乎在欣赏着这场戏剧性的交锋。他慢悠悠地开口提醒道:“大师啊,此事可不一般,关乎到的可是天大的事情,您务必要用心为之,切莫马虎。”话语间,既有对法事结果的隐隐期待,又带有对未知变数的些许挑衅,使得整个场面更加错综复杂,耐人寻味。

    民众的情绪瞬息间达到了沸点,贪婪的眼神、愤怒的叫嚷以及失望的叹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足以吞噬一切理性的洪流。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在这一刻暴露无遗,那种混乱、那种痛苦、那种无奈,似乎只有慈悲为怀的佛祖亲自降临人间,以无边的法力才能平息这场因人心贪欲而引发的纷争。

    他在人群中挺直脊梁,面容虽平静如水,眼神却透露出坚毅与悲悯交织的复杂情感。那一双手,尽管伤痕累累,却始终没有停下抚摸过每一件需经开光之物的动作,像是在诉说着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对世间疾苦的深深同情。月光洒在他的袈裟之上,映照出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艰辛,然而他的身影却愈发显得庄重而神圣,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不论世态炎凉,无论困厄艰难,他都将矢志不渝地行走在自己的修行之道上,为了那份深藏心底、超越世俗理解的信念和担当。

    半晌之间,仿佛整个世界在悟觉方丈的眼前化为了一幅斑驳陆离的画卷,人声鼎沸犹如山洪暴发,而他内心的挣扎则如同潮汐般起落不息。嘈杂的人声在他的耳畔撞击、回旋,竟使得这一刻的时间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大锁紧紧扣住,停滞不前。然而,在这无尽的喧嚣中,他的身形却陡然挺拔如松,一股坚韧的力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最终凝聚于眉宇之间。

    夜色如浓墨般悄然降临,瞬间将整个寺院浸染成一幅深邃的画卷,院内人头攒动,喧嚣沸腾,仿佛市井繁华一般。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悟觉方丈独自矗立,他那颗曾以慈悲普度为念的心此刻却沉甸甸地似凝结成一块寒冰。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只空荡荡的功德箱上,里边承载的善款早已被滚滚人流席卷殆尽,只留下一片空虚和寂寥。此时此刻,他心头暗自思量,今日尚且疲于应对这无休止的期盼和索取,那么明日再次面临同样的困境时,他又该如何自处?这一连串纠结复杂的思绪,如同乱麻般缠绕在他心头,使他陷入深深的困扰与迷茫之中。

    人群中陡然响起一阵犹疑不定的询问声:“大师,那明日是否还会继续赠送开光佛珠呢?”面对这样的质问,悟觉方丈紧咬牙关,面庞上浮现出一种刚毅而又无奈的神情,仿佛岁月在他眉宇间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他沉稳有力,一字一顿,每一个字都似从心底最深处迸发而出:“送!明日我寺必定延续今日之举,继续赠珠一天!然而,须知寺内佛珠储备已是捉襟见肘,极为有限,故而明日之珠,仅限于最早到达的信徒领取。今日的佛缘便在这悠悠钟声中暂时告一段落吧。”

    此时此刻,人群中的议论声犹如湖面波纹般一圈圈扩散开来,直至一声愤慨的质问划破这份微妙的平静:“为何我们这批昨日早早便赶来朝圣的人,竟没有得到丝毫回馈?莫非这白马庙的做法是在戏谑我们这群信徒吗?早到之人未尝得一丝甜头,反倒是后来者手握财富满载而归,试问这世间哪有这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道理呢?”

    在那古老的寺庙中,悟觉方丈眼见此番情景,内心犹如烈火焚烧般焦急。他面色沉郁如墨,步履急促而纷乱,在殿前狭长的石板路上来回徘徊,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心头的焦躁之上。最终,他只能以那充满沧桑与悲悯的声音,苦口婆心地劝慰着群情激愤的众人:“列位虔诚的施主们,请务必收敛起这颗急于求成的心,此事关乎天地间至深奥秘的因果轮回,非人力所能强求。既然今日已至如此境地,诸位不如暂且放下执念,早早归家安歇,待到明日朝阳初升时,再前来亦不为晚。”

    光,似乎在这一刻失去了流转的动力,僵硬地停滞在半空中,冷眼旁观这场人间闹剧,唯有那几枚铜板的寒酸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未解的谜团,亟待悟觉方丈给出一个交代。面对这样的质问和误解,悟觉方丈内心五味杂陈,痛苦如同巨浪翻滚,仿佛是一个哑巴吞下了一颗苦涩至极的黄连,有苦难言,却又找不到出路去辩驳。

    时光如沙,在指间悄然流逝,又是一日无休止的苦战。原本就已经饱受磨砺、布满血泡的悟无法师双手,此刻更是在漫漫光阴中伤痕累累,每一道痕迹都像是岁月无情的镌刻,触目惊心。那些曾经圆润光滑、流转着神圣佛性光辉的佛珠,如今却被信徒们换成了杂乱无章、世俗气息浓厚的各种物品——既有形状奇异的石头,也有竹筐笸箩一类粗犷原始的器具。这些粗糙的边角在高僧们虔诚摩挲的过程中,宛如刀割般刺痛着他们早已疲惫不堪的手掌,每一颗佛珠的转动,都仿佛是他们在修行路上的一次次涅槃重生,痛苦却又坚韧无比。

    悟觉方丈的耳畔陡然飘过“三文钱”这三个字,像是从遥远的记忆深处掘出的一把锈锁,他的喉头随着这串铜钱般沉重的音节微微震颤起来,那感觉犹如这三个字化作了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无声地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令他的话语在喉咙口滞留,带着一丝被岁月磨砺过的苍凉与无奈:“贫僧对于此事,实乃一无所知。”

    面对这一触及痛处的问题,悟无法师心头犹如被重锤猛击,一股暗劲自心底腾起,但其口舌之间仍保持着春风化雨般的和蔼可亲,巧妙地绕过了这个问题的核心,以免激起更多的涟漪,让纷争与猜疑如野火燎原般蔓延开来。

    在那阳光穿透破败不堪的瓷碗,将斑驳陆离的锈迹映得刺眼异常的一刻,那些承载着岁月沧桑、被磨砺得光滑如镜的扁担,以及平日里寻常百姓家中最常见的器物,皆在这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无遗。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人群中赫然有人手中提着一只老旧的尿壶,这荒诞不经的画面瞬间凝固了庙宇内的空气,尴尬与沉重交织,仿佛能听见时间缓慢拖曳的脚步声。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危机,白马庙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至风口浪尖,命运之手肆意拨弄,令其身处被动,任人摆布。悟觉方丈不禁仰望苍穹,心中的困惑愈发沉重——究竟是何处行差踏错,使得白马庙触怒天意,遭此无妄之灾,被无情地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一连串的问号在他脑海中盘旋,如同乌云蔽日,久久未能驱散。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悟觉方丈疾言厉色地高喊出声,那声音破空而出,宛如利剑划破长夜,响彻云霄:“列位施主,请听老衲一言!今日开光之仪已然圆满落幕,我寺此刻亦已捉襟见肘,囊中羞涩得再无法广施善缘。恳请诸位体谅寺内的困顿,各自好自为之,速速归家去吧!”此语甫脱口,就像一块巨石雷霆万钧地投入了原本平静无波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花,层层叠叠,翻滚不息。

    在这一片混乱与失控的漩涡中,悟觉方丈的心如同被洪荒之力紧紧攥住,绝望的情绪在他心头犹如浓墨般挥之不去。他那双深邃而悲悯的眼眸凝视着眼前的闹剧,喉头涌动,发出一声沉重且满含哀痛的叹息:“本寺除却已罄尽的微薄之物,实无任何多余的财富可供诸位分毫,我恳问一句,诸位到底要如何才肯满意而归,不再苦苦相逼?”然而,回应他的并非理解与同情,而是一片如潮水般汹涌的质疑与责难之声:“这难道不是贵寺主办的盛典吗?为何直到此刻才抛出如此无奈之辞!”“此言分明是欺世盗名!为何不早早坦诚相见,而非要等到今日难以收拾的地步!”这些尖锐的话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刺入悟觉方丈的心窝。

    此事尚未尘埃落定,于白马庙中闭关静修的悟觉方丈已似山中老狐般嗅到了风中异动,他犹如一杆秤,不偏不倚地全然掂量清楚了这起事件的始末经纬。原本那藏匿在幕后操纵全局、摆弄权柄的黑手,竟是衙门中的衮衮诸公,他们以试探之名,行挑衅之实,试图摸清白马庙所能承受的底线。

    朝霞犹如一幅斑斓的织锦,温柔洒落在石阶之上,映照出一片金黄。信徒们如同溪流汇入江海,纷纷踏着朝霞的光影纷至沓来,他们手中的五花八门物件,或是贡品,或是寄托,纷纷涌入这片宁静的佛门净地。顷刻间,往日那份禅意盎然的寂静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潮和人间烟火的气息,而在这喧闹之中,悟觉方丈的身影却越发显得沉稳而坚定,仿佛一株扎根大地、任凭风雨洗礼的大树,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挑战与对决。

    对他们而言,高僧们的身躯虽是凡胎肉体,但这点点滴滴的流血牺牲,不过是通往精神救赎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荆棘与砾石,何足挂齿!殊不知,这份漠视背后,正映射出人性中对于真实苦难的无知与麻木。

    言至于此,人群中荡漾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敬畏与好奇交织的情绪。他适时地稍作停顿,接着以一种石破天惊般的口吻宣布了更为震撼的消息:“为答谢诸位长久以来对白马庙的虔诚信仰和鼎力支持,今日白马庙特开启前所未有的恩泽之门——凡来寺礼拜、敬香者,不论身份贵贱,皆可携带自家心爱之物,静候寺内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施以无上佛法,为其开光洗礼,纳福驱邪。”

    面对如此犀利的质问,悟觉方丈的脸色瞬时变得如宣纸一般苍白无血色,双眼中流露出惶恐与不安的波澜,仿佛内心的平静湖面被突如其来的石子砸得粉碎。他下意识地合十双手,掌心之间似是握住了整个庙宇的信誉与尊严,匆忙间试图以最真诚的言语来化解这场误会:“贫僧怎敢有失信于芸芸众生之念?白马庙立身于世,一诺千金,自是不会轻易违背对广大施主的任何许诺。恳请诸位暂且将疑惑搁置一旁,先随我等一同完成今日的开光仪式,待一切圆满落幕,自会按照先前的约定,将那承载着佛祖慈悲与庙宇诚意的三文钱,一一发放至每位善男信女手中。”

    更叫人心头一热的是,这传闻犹如破晓的曙光照亮了今日每一个踏入白马庙的香客心田——庙方慈悲为怀,决定赐予每人三枚铜钱作为虔诚的福报。然而,谈及昨日那批同样顶礼膜拜、满怀期待的赴会者,却未能沐浴在这份意外的恩泽之下,实乃遗憾之事。

    对面,一名面色焦躁、眼神急切的香客,此刻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惶恐不安地疾呼出声:“大师啊,您万不可听信这些凡夫俗子的胡诌乱语,务必要坚持进行这开光之仪啊!要知道,那器皿中的鲜血还未灌注满盈,只走到了半程!”话语甫落,犹如尖锐的刀锋划破了庙宇原有的宁静。

    就在这紧张万分的一瞬,一只硕大无比的手掌赫然映入众人眼帘,那只手带着尚未干涸的血污,如同一记沉重的铁锤,狠厉地拍击在那位香客的脸颊上。这一幕,瞬间凝固了时空,也震撼了所有在场者的心灵。

    (本章完)


  (https://www.read81.com/chapter/3411/3411158/11111077.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read81.com